潮汕文化——潮州歌册《龙井渡头》
歌册不能仅是“家族记忆”
歌册潮韵,联结了四代人
“广东管落潮州城,潮州各县各有名,别县事情不必唱,单唱海阳乞人听……”20世纪50年代的汕头市华坞村,每到太阳西沉之时,一位歌声优美的老妇人便会在自家院子里唱起潮州歌册中的名曲。
歌声传入邻居的耳中,又口口相传,不到半小时,院子便被闻歌而至的村民们挤满了。围坐的村民们时而安静聆听,时而跟着老妇人浅声哼唱,其中一个小女孩最是入迷。她是儿时的杨佩华,而那位老妇人,便是杨佩华的奶奶。
爷爷与父亲为了生计早早便“过番”。在杨佩华的记忆中,她儿时大多时候是跟着奶奶,听她唱潮州歌册。
“潮州歌册对我来说就是奶奶的味道,是关于奶奶的独特记忆。”回忆起奶奶,杨佩华几度哽咽。正因如此,时隔多年再次接触到潮州歌册时,年过半百的她还是毅然决定挑起潮州歌册的传承重任。
对外,杨佩华联系专家学者促进潮州歌册的研究、录制专辑和参与潮州歌册的官方宣传活动,促进歌册的传播。对内,她鼓励女儿赵晓雁参与潮州歌册的保护、激发她对歌册的兴趣。
每当杨佩华开展或参加潮州歌册的相关活动时,赵晓雁都要陪在一旁,为母亲录像、拍照、整理着装……可以说是事无巨细。
赵晓雁的到来无疑为潮州歌册的传承注入了一股年轻的力量。她发挥所学,将潮州歌册记谱,使之更容易传唱,同时尝试用钢琴等现代乐器为潮州歌册伴奏,将流行元素融入歌册的演唱当中。前不久,在赵晓雁的协助下,杨佩华最新的古板歌谣体歌册专辑《过番相思歌》《手布诗》顺利发行。
如今,杨佩华也会培养外孙女对潮州歌册的兴趣。在杨佩华的朋友圈里,经常能看到这个正上幼儿园的小女孩在外婆或妈妈的钢琴伴奏中演唱潮州歌册的样子。
“跟我小时候一样。”杨佩华笑着,忍不住感叹。
自费办班,让“家族记忆”变成共同记忆
金砂公园往西走大约1公里,拐进远离公路的民巷后再走3分钟,便到达杨佩华创办的潮州歌册培训班。
五米长、三米宽的民房一楼,除了一张放置茶具的方桌与形态各异的椅子、一块标满了歌册的“知识点”的黑板,便是满墙的照片。“这个是2017年在第六届‘潮学奖’拿奖之后拍的,这个是前两年我们大家一起去饶平演出拍的……”满墙与潮州歌册有关的回忆,杨佩华如数家珍。
每周二上午,这间民房便会雷打不动地传来一阵又一阵歌声。循声而来,穿过门前的小院进到屋内,只见十多位潮州歌册爱好者端坐在椅子上,手上捧着歌词,整齐划一地复习着上周学唱的《龙井渡头》。循着节奏,有人边唱边用手指敲打大腿,有人用穿着绣花鞋的双脚轻轻点地。
自2010年至今,为了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潮州歌册,杨佩华自费租用汕头市华坞村大路52号全座,进行潮州歌册兴趣班的教学。兴趣班面向全体市民且不收取学费。杨佩华将班里的学生队伍称为传承志愿团,志愿团成员在30岁至70岁之间,最多时有50多人。
每周二上午9:30,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潮州歌册爱好者从汕头各地准时集中到这里一起学习。在杨佩华的印象里,虽然大家生活繁忙,但从不会缺席每周的练习。“有那么多对潮州歌册有兴趣的人能跟我一起学习、传承它,我很高兴的。”看着认真练习的志愿者们,杨佩华嘴角不断上扬。
近日,他们将著名歌册《龙井渡头》场景化,再用快板伴奏,用“演绎+歌唱”的方式展示经典歌册。
“自古夫妻连理枝……”只见为首扮演丈夫林绍的男学生边唱边向前迈步,作出一副要离家打拼的样子。“不对不对,你这个步子不应该迈那么快的,离家打拼要带有一点不舍。”杨佩华先是在一旁提出意见,又忍不住迈开步子,亲身示范了起来。旁边扮演妻子余氏的女学生玩笑似地往杨佩华肩头靠去,顿时引发哄堂大笑。
“杨老师很注重细节,而且总是亲身示范给我们看,让我们感觉很亲切。”站在一旁观摩学习的谢晓先说道,他是杨佩华的培训班里仅有的两位男性之一。
“我跟杨老师学习歌册有10年了。”谢晓先自小对潮汕的传统文化感兴趣,2011年,他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了杨佩华的讲座信息,随即报名参加。“在那之后我就一直跟着老师学习,也是歌册活动的志愿者之一。”
对于他来说,能坚持学习潮州歌册10年,离不开家人的支持。“我的妻子一直叫我把家乡文化学好,奶奶也是。”现在,每当谢晓先在家中播放歌册的练习视频,读四年级的儿子总会凑到他旁边跟着唱。
在胡丹斯看来,“潮州歌册是潮汕文化的根。”胡丹斯毕业于韩山师范学院,她在校时便修读了潮州歌册研究学者刘文菊的潮汕文化研究课程。两年前,她在汕头市文化馆参加了杨佩华举办的潮州歌册公益课,“我立即报了名,之后就到了这边(培训班)来学习。”
胡丹斯说,唱歌册治好了她潮州话不正宗的毛病。“因为上学都是用普通话,我不太会说潮州话,家里人也是很着急。”潮州歌册的基础便是潮州话的发音,随着对歌册学习的深入,胡丹斯现在能讲一口“正宗”的潮州话了,家里人因此也越发支持她学习潮州歌册。“现在我在家里,他们时不时会让我给他们唱一段,(歌册)就像家里人一起娱乐的方式。”胡丹斯说。
走进校园,在教室里培育歌册幼苗
“上课啦——上课啦——”随着杨佩华在教室门口的轻声呼唤,穿着黄色幼儿园园服的孩子们打闹着,一齐涌进了教室。
他们是杨佩华传承潮州歌册路上一群稚嫩可爱的身影——海悦幼儿园的孩子们。
“小孩子,就是要从小培养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慢慢喜欢上这个文化。”杨佩华对潮州歌册的兴趣来自奶奶,她深知孩子的启蒙对歌册的传承传播的重要性。所以一旦有空,她便会在周三上午来到海悦幼儿园教孩子们演唱潮州歌册。
“我会带着他们先温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再教新的内容。那些唱得好的、认真的小朋友我就邀请他们上台来表演。”杨佩华说,通常情况下,她需要带着两个班级一起学习,八十多个孩子统一穿着黄色的园服,乖巧地盘腿坐着,稚嫩的声音唱着历史厚重的潮州歌册,总让杨佩华欣慰不已。
“我们抱着对孩子教育的共同情怀,沟通之后一拍即合,于是杨老师就来到了我们幼儿园教授歌册。”海悦幼儿园园长章晓红回忆起与杨佩华达成到幼儿园上公益课的合作时的场景,仍然记忆犹新。
2017年上半年,章晓红偶然与杨佩华相识,本着“让我们的孩子可以更好地传承潮州歌册”的共同愿望,二人为实现潮州歌册进校园开始了长达三年半的合作。
“他们上杨老师的课时都很专注,对歌册的内容也记得很牢。” 据章晓红观察,海悦幼儿园的孩子们都很喜欢唱潮州歌册。“我觉得是因为歌册用潮州方言唱起来朗朗上口,而且这些歌册里有很多生动的故事,能够吸引他们的兴趣。”她补充道。
从位于金平区的家中到海悦幼儿园,需要乘坐约一小时的公交车。但杨佩华却乐在其中。
“从娃娃抓起嘛,这么好的文化需要孩子们来更好地继承,是吧?”杨佩华笑了起来,皱纹爬上眼角,却像极了一朵盛开的花儿。
最新更新
点击排行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潮汕文化,隶属于岭南文化,是古中原文化的遗存,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潮汕文化发源并流行于广东省潮汕地区(汕头、潮州、揭阳)还有说法指潮汕地区还包括了汕尾。和梅州市的丰顺县汤南、留隍两镇。 宣传潮汕文化,了解潮汕历史。介绍潮汕地区的潮汕美食,潮汕旅游,潮汕民俗,潮汕小吃,潮汕方言,潮汕话,潮汕工艺,潮汕茶,潮汕歌曲,潮剧,英歌,打造属于潮汕人,胶己人的潮汕文化网。让更多人了解潮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