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民俗越古今——漫步揭阳古城之民俗篇
在漫长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揭阳古城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民俗,比如青狮舞、“行彩桥”、赏“翁仔灯”、揭阳城隍庙会巡游等,这些流传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文化活动,其中不乏被列为国家级、省级、市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切,都是潮汕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文化表达,我们在欣赏或是参与到这些民俗中时,也可以窥见旧时古城人们生产生活的原始状态。
今年受疫情影响,春节的民俗活动均被取消。而在往年,古城最热闹的时期莫过于每年的正月。每逢这时,丰富的市民文化活动在市区各地上演,其中最有名的“行彩桥”、揭阳城隍庙会巡游等大规模民俗活动都以中山街道辖区为主要阵地,活动甫一举办,全市内外男女老少,都携家带口前往中山街道,颇有万人空巷之势。以“行彩桥”活动为例,每年从潮汕各地来石狮桥“行彩桥”的人数超十万人次,堪称市区内参与人数最多的文化活动了。
“摸狮头、富雅贤,摸狮耳、生阿弟,摸狮嘴、大富贵……”这一首揭阳人耳熟能详的歌谣,是“行彩桥”摸石狮时人们传唱的歌谣。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行彩桥”是春节期间人们的必备节目,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了解,“行彩桥”的民俗起源于民众新春纳福的聚集行为,老百姓祈望行过张灯结彩的彩桥,能在新的一年为家人带来平安吉祥。最初的时候,人们走的是原县府衙前的太平桥,后太平桥被毁,遂改成走位于城中心的石狮桥,一直延续到今日。石狮桥位于中山街道永革社区,横架在玉滘溪上,因桥中设置石狮像而得名。石狮桥的石狮相传为镇守全城安置,被称为神狮或灵狮,民众行彩桥的时候要摸石狮像,摸石狮像身上的不同部位寓意不同的祝福,有的代表富贵平安,有的代表添丁兴旺,有的代表学业仕途高歌猛进,总而言之,摸狮已成为“行彩桥”民俗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仪式。
“行彩桥”活动时间是每年农历的正月初十至正月十六日,自初十“行头桥”开始至十六“行尾桥”,市民手持榕叶翠竹从四面八方前来行桥纳福、摸石狮像,祈求来年平安如意。每年春节期间,都有超过10万民众从潮汕各地赶往榕城区中山街道的石狮桥参加“行彩桥”活动,人流依次排队通过石狮桥、摸石狮是中山街道一项极其壮观的群众性民间文化艺术活动,充分表现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心灵手巧,有助于凝聚人气、增进乡谊、促进和谐,是一项值得保护和弘扬的民族传统文化活动,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跟“行彩桥”同样受热捧,也同样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还有破门楼郑翁仔灯。破门楼郑摆翁仔灯的习俗最早源自棉洋郑氏摆花灯的习俗,因潮汕话中“灯”与“丁”同音,故正月期间在祠堂内墙壁摆一屏泥人,有寄托来年“财丁兴旺”的寓意。随着时间推移,摆翁仔灯的习俗不断丰富和发展,最终形成破门楼郑正月十一至元宵夜摆翁仔灯这一特有的潮汕民俗。在展出的时间里,破门楼郑厅堂内张灯结彩,灯烛辉煌,吸引广大游客行人前来参观,流连忘返。
破门楼郑位于中山街道永革社区石鼓里历史街区中段,为三进二天井布局,前厅比中厅矮,中厅又比后厅矮,且中厅没有盖顶,破门楼郑由此得名。“翁仔灯”是用泥捏成玩偶一样的小人形,惟妙惟肖,神情具备,摆放在灯橱里,组成历史、戏剧人物故事的屏灯,典型的有《姜太公钓鱼》《三打白骨精》《武松打虎》、二十四孝等百姓耳熟能详的中华传统故事,观赏起来妙趣横生,令人赏心悦目百看不厌。
破门楼郑翁仔灯在2015年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较为特别的潮汕民俗活动,被誉为潮汕民俗文化库中的瑰宝,其社会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达到了一定高度,早就成为揭阳乃至潮汕地区人民迎新年、闹元宵的文化盛宴。
值得一提的,还有起源于店马社区的揭阳城隍庙会巡游,更是盛况空前。每年正月底举行的城隍庙会,巡游队伍游经揭阳古城的主要街道,现场彩旗飘扬,鼓乐齐鸣,礼炮轰天,英歌舞、舞狮、舞龙、营标旗、担花篮等喜庆的潮汕民俗表演精彩纷呈。巡游活动规模宏大,所到之处,观者如潮。揭阳城隍庙会巡游活动是我市传统民俗活动,不仅为市民呈现一场民俗文化盛宴,也表达了新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祈愿。
许多传统民俗活动的举办,都离不开揭阳青狮的助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揭阳青狮,是揭阳独有的舞狮文化,起源于中山街道南门社区,流传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揭阳宝贵的文化财富。据了解,青狮的制作工艺复杂而讲究,由传统工序和现代工艺相结合。制作成型的青狮头套外观威风凛凛,精神饱满,部分头套重达20多斤,对舞狮者有较高的身体素质要求。揭阳青狮自古以来就有“青狮白目眉”和“狮王”的美誉,青狮表演融舞蹈、武术、杂技于一体,动作包含探、望、滚、卧、闪、扑、跳等,配以潮汕大锣鼓,表现出百兽之王翻转腾挪、勇猛彪悍、顽皮好动、翻山越岭的雄姿,寄托着人们驱魔辟邪、迎福纳祥的美好愿望。
目前,青狮表演已成为南方最具特色的狮舞之一,标明着揭阳青狮在狮舞表演中占有重要一席。2011年,揭阳青狮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狮也越来越受到海内外的关注,成为了揭阳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近年来,青狮经常在国内外重大活动中献演,有时也受邀到海外演出,青狮于榕城而言,于揭阳而言,起到了文化交流和传播友谊的重要桥梁作用,青狮文化是榕城文化、揭阳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揭阳人民不可多得的宝贵文化财富。近日,我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青狮)代表性传承人孙淑强荣获2019年度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薪传奖,是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六月二十四,财主请伙记。”作为纪念揭阳开埠日的揭阳独有的“招财爷生”风俗,这一天,老板要给员工发红包、派礼物过节,展现了独特的良性的劳资关系;依托揭阳学宫独特的文化资源,每年孔子诞辰日9月28日在学宫举行的开笔礼和祭孔活动也备受学生家长和莘莘学子尊崇;潮汕独有的成人礼——“出花园”民俗,每当孩子十五岁时,父母都会为孩子操办“出花园”礼,让孩子穿新衣、咬鸡头、坐主座,以独特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成人的权利和义务……古城里还有很多很多既有文化内涵又富含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这些习俗经过历史和社会的选择,有的会提升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保护对象,而经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会使优良的民风民俗得以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
来源:揭阳市榕城区中山街道办事处
最新更新
点击排行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潮汕文化,隶属于岭南文化,是古中原文化的遗存,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潮汕文化发源并流行于广东省潮汕地区(汕头、潮州、揭阳)还有说法指潮汕地区还包括了汕尾。和梅州市的丰顺县汤南、留隍两镇。 宣传潮汕文化,了解潮汕历史。介绍潮汕地区的潮汕美食,潮汕旅游,潮汕民俗,潮汕小吃,潮汕方言,潮汕话,潮汕工艺,潮汕茶,潮汕歌曲,潮剧,英歌,打造属于潮汕人,胶己人的潮汕文化网。让更多人了解潮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