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网-胶己人网-潮汕人网-胶己人的饮食特色

潮汕文化溯源

2022-12-01 10:07:51分类: 关于我们 阅读:
潮汕人常常自嘲处于“省尾国角”。展开中国地图,潮汕地处东南一角,北有山,南临海,居于粤之东,距离省城广州便有近五百里,谓之“省尾国角”倒也名副其实。即使如今交通便利,在揭阳潮汕机场坐飞机可直达广州,北京,但是坐汽车到广州仍需五六个小时。试想在交通落后的古代,可不是“鸟飞犹是半年程”?潮汕人属于福佬民系,其形成与从福建进入的移民有着直接的关系。福建历来地狭人众,而广东的潮汕地区与其只有一岭之隔,是福

 

潮汕人常常自嘲处于“省尾国角”。展开中国地图,潮汕地处东南一角,北有山,南临海,居于粤之东,距离省城广州便有近五百里,谓之“省尾国角”倒也名副其实。即使如今交通便利,在揭阳潮汕机场坐飞机可直达广州,北京,但是坐汽车到广州仍需五六个小时。试想在交通落后的古代,可不是“鸟飞犹是半年程”?


潮汕人属于福佬民系,其形成与从福建进入的移民有着直接的关系。福建历来地狭人众,而广东的潮汕地区与其只有一岭之隔,是福建移民迁入的第一站。唐宋以来,福建移民源源不断地向广东涌入。据说韩愈贬潮州期间,曾“以正音为潮人诲”,即用中原语音来改造潮州土音,但是没有成功,显见潮州方言当时已经日趋定型,难以改变。宋代开始,为数不少的闽人和潮汕人一批批沿海路南迁,抵达粤西沿海和海南岛,与那里的住民发生交流整合,形成福佬民系在广东的另外一个分支。


潮汕地区三面背山,一面向海。境内虽有富饶的潮汕平原,但生存环境并不易,常有台风与地震威胁,加上历来地少人多,人均可耕地不到三分田,这样的生存环境培养了潮汕人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故潮汕人有“种田如绣花”的说法。


潮汕人分布在广东东南沿海,生活无不资仰于海洋。耕海、冒险、海神崇拜等海洋文化至为发达,是潮汕文化一个最重要的特质。唐宋时期,潮州渔民已在深海渔场作业,出现我国最早渔场之一。北宋就有印尼的商船到潮州进行贸易。明清时期,潮汕地区已有发达的海洋性商业贸易活动。即使在清初海禁时期,潮汕商人还是偷偷进行海外贸易。“潮州帮”商人集团与“广州帮”一样,远涉鲸波,逐海洋之利。


鸦片战争后,汕头开埠,潮汕人到海外谋生者比比皆是,因此潮汕地区成为和江门五邑齐名的重要侨乡。当然闯世界总不会一帆风顺,那是拼却了生命的拼搏与挣扎,是被生活所逼走投无路的艰难抉择。有谣为证,“无钱无米无奈何,背个包袱过暹罗(即泰国)。火船一到七洲洋,回头再望我家乡。父母嬷子个个哭,哭到我心如着枪”,“暹罗船,水迢迢,会生会死在今朝。过番若是赚无食,变做番鬼恨难消。”但潮人终归是拥有精明头脑和拼搏精神的,再加上南洋这些国家当时经济远远落后于中国,喜好抱团的潮人生意便越做越大。如今东南亚地区尤其在泰国,许多大商人的祖籍都在潮汕。


强烈的商品意识,是潮汕人颇具优势的文化品质。他们不仅在农业上精耕细作,在手工业上也是精雕细琢,在商业上更是精打细算,极善经营,闻名海内外,故有“东方犹太人”之称。但惟利是图、精明过头的商人,总归招人嫉妒。这也是历史上血迹斑斑的排犹运动的导火线,东南亚的“排华运动”也有相似的原因。如今不少潮汕人对“东方犹太人”的名头似乎沾沾自喜,引以为荣,其实这个命名背后是一段心酸的血泪史。


在中国历史上,晋商、徽商和潮商曾闻名天下,而且晋商和徽商的名头显然要比潮商显赫,山西人开的“票号”左右了大清朝200余年的金融市场,连慈禧太后也向晋商伸手借过银子。财大气粗的晋商衣锦还乡,极尽奢华建宅子,直到今天还留下了诸多山西“大院”。只是现代晋商和徽商都偃旗息鼓,而潮商旗帜依然树立。这与晋商和徽商本质上都是官商、唯有潮商走市场之路不无关系。作为官商,晋商和徽商依附于朝廷经营盐、米、叶等生活必需品,或者开票号,相当于今天的钢铁、烟草和金融行业,通常受国家调控,一旦进入这些垄断经营行当,伴随而来便是巨额利润。然而晋商和徽商一旦失去依附的时代,他们的命运也随之完结。潮商人坚持走比较单纯的市场化之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所以能一直走到今天。


世界各地有华人的许多地方都建有潮州会馆。明清时期,在国内的许多商埠也都设有潮州会馆。在东南亚各国和美、加、澳等地也组建有潮人社团。1981年成立的“国际潮团联谊年会”,每两年举行一次国际性聚会。1997年第八届年会第一次在潮人本土汕头举行,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也向大会发来贺电,潮商在海外影响可见一斑。


潮汕人精于商业之道,但也不排斥读书人,潮州人相信这和被贬到潮州担任刺史的中唐大文豪韩愈有关。韩愈上任后荐举地方俊彦主持州学,同时兴办学校,为了解决经费问题,他还捐出8个多月的俸禄。后来历任地方官也都注重教育,成就了潮汕人儒雅的秉性。精致的生活态度在潮人身上根深蒂固着,仿佛融进了血液里的那一份讲究,即便是贩夫走卒,也不例外。曾见过三轮车夫,等待客人的那点儿空闲,也不忘来上几杯儒雅的工夫茶。宋代词人柳三变曾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其实潮人是把浮名微利也拿来浅斟低唱,工作与生活两不耽误。曾有人把潮人的心态归纳为“工夫茶”文化,颇多微辞,仿佛一旦抛却了工夫茶似的精致,换上大碗茶,就当能干出大事。这不免皮相,没了工夫茶的精致,何来潮人?


本文标签:潮汕文化关于我们潮汕文化溯源

本文地址:http://www.chaozhouwenhua.com/guanyuwomen/335.html

本站文章来源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标注来源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第一时间尽快处理删除。联系邮箱:1991954022@qq.com

上一篇:潮汕文化

下一篇:潮汕胶己人的投稿邮箱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潮汕文化,隶属于岭南文化,是古中原文化的遗存,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潮汕文化发源并流行于广东省潮汕地区(汕头、潮州、揭阳)还有说法指潮汕地区还包括了汕尾。和梅州市的丰顺县汤南、留隍两镇。 宣传潮汕文化,了解潮汕历史。介绍潮汕地区的潮汕美食,潮汕旅游,潮汕民俗,潮汕小吃,潮汕方言,潮汕话,潮汕工艺,潮汕茶,潮汕歌曲,潮剧,英歌,打造属于潮汕人,胶己人的潮汕文化网。让更多人了解潮汕文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