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工艺|揭阳风筝制作技艺
风筝制作技艺在揭阳地区的历史悠久,流传甚广,据清《揭阳县志》记载:“重阳俗不重登高,士夫好事者或为之,是月儿童多放纸鸢。”相传,清初潮州太学士陈珏的《海丰道中见纸鸢》,即为其路过揭阳时所作,该诗云“客路当重阳,村村见纸鸢。秋空真旷远,平地忽高翩。”如今,揭阳风筝制作技艺主要流传于揭阳市榕城区,并广泛辐射周边揭东、揭西、普宁、惠来等地区。
揭阳风筝制作以竹、纸、绸、色彩、香糊作主要原料,纯手工制作,以师承或家传的形式流传至今。揭阳风筝制作技艺分扎、绘、糊、放四大部分。 扎即扎骨架,是最重要环节,要根据不同风筝用不同规格尺寸的竹条竹篾,绑扎成风筝的骨架轮廓;绘即绘画、彩绘,风筝绘画的构图无所限制,写实,写意,抽象均可,各种图案都可以运用到风筝的绘画上;糊即裱糊、粘糊,将彩色好的风筝坯儿面料,纸质或绸质的风筝轮廓,用香糊或胶水粘贴固定在风筝架上,当地称为“糊风禽”;放即放飞,制作完成之后要试飞,校正再放飞调整。
揭阳风筝构思巧妙,题材多样,其创作题材多出自一些飞禽走兽、昆虫鱼类等,如飞禽有老鹰、猫头鹰、鹦鹉等,昆虫类有单蚕蛾、双蚕蛾、蜻蜓、蝴蝶、螳螂等,鱼类有大头鲙、魟鱼、鱿鱼、金鱼、鲤鱼、金龙鱼等,动物类如飞天蜈蚣、龙头蜈蚣、虎头蜈蚣等。揭阳风筝多采用仿真艺术,形象逼真,在各类风筝造型基础上,加以制作者的巧妙构思,精心制作,揭阳风筝放飞空中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如禽类老鹰身形凸起呈立体绑扎,鹰嘴突出,鹰爪有力,翅膀轮廓比例适当,以灰黑色为主色绘制,糊出的老鹰栩栩如生,放飞空中几可以假乱真。蝶类蚕蛾用蝴蝶标本轮廓放大,描绘勾画出脉络,配以色彩,蝶身蝶肚呈凸形立体结构、两只眼睛做成眼镜框形,眼珠做成两只小风车,迎风旋转,增加动感,两片下翅为半软体,迎风飘动,放飞空中犹如彩蝶飞舞。
揭阳风筝制作技艺具有构思巧妙、工艺独特、色彩鲜艳、形象逼真、题材繁多等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强身健体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对其进行保护、研究、传承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目前,因老艺人相继去世、传承人群体日益减少,能制作大型或技艺复杂风筝的只有薛氏一家,加之青少年对传统风筝制作和竞放缺乏兴趣等,揭阳风筝制作技艺已经逐渐面临濒危的境地,亟待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
最新更新
点击排行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潮汕文化,隶属于岭南文化,是古中原文化的遗存,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潮汕文化发源并流行于广东省潮汕地区(汕头、潮州、揭阳)还有说法指潮汕地区还包括了汕尾。和梅州市的丰顺县汤南、留隍两镇。 宣传潮汕文化,了解潮汕历史。介绍潮汕地区的潮汕美食,潮汕旅游,潮汕民俗,潮汕小吃,潮汕方言,潮汕话,潮汕工艺,潮汕茶,潮汕歌曲,潮剧,英歌,打造属于潮汕人,胶己人的潮汕文化网。让更多人了解潮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