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俗|潮州端午习俗
潮州端午习俗
端午节也称端阳节,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究其端午由来,一方面,俗称农历五月别称为午;另一方面,每个月都有三个五,即初五、十五、廿五,而初五是第一个五,是五月开端的五;又因为五与午谐音,故称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潮州端午习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潮州人在端午节这一天有许多风俗活动,如早上取“龙须水”、插艾枝于门、上山采青、食粽球、赛龙舟活动等。
早晨取“龙须水”
传说五月初五是龙的生日,这一天龙抬头喷出的水能治病,因此人们在这一天早上到外面坑沟、水沟、溪河取水,称之“龙须水”,置于自家水缸里供全家人吃喝,祈求一年的平安。
插艾于门
艾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蕲艾,自古是潮州人在端午节用于“辟邪”、“祛疫消灾”的植物。潮州民谣有:“端午半夏五月艾,悬挂门楣驱毒邪……” 端午节这一天,潮州人插艾于门上,祈求能保平安。艾草芳香浓郁,有的人把艾叶扎于香囊佩带着,以禳毒气,祛病健身。现代医学研究分析,艾叶含有挥发油,主要成份为苦艾素。还含有鞣酸、氯化钾及微量的维生素B、C及A类物质。苦艾素有较强的杀菌和抑菌作用,还能兴奋血管收缩中枢和运动中枢,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之效。由此,古代潮人端午节采用挂艾、插艾的民俗,也是一种空气消毒、驱虫杀菌的简便可行的`方法,有其一定的科学道理,当今仍然值得提倡。
赛龙舟
潮州有《保贺儿婿抢头标》的民歌,生动地反映潮州民间端午节赛龙舟的民俗风情。潮州江河交错,池塘遍布。岁逢端午,龙舟竞渡。锣鼓喧天,旌旗招展,划桨如翼,竞夺锦标,万人空巷,泼水助威,热闹非凡。潮诗《端午赛龙舟》云:“端午云开阵雨收,万人江上赛龙舟;心随鼓点声声急,忘却屈原当日愁。”这是诗人描写人们观看赛龙舟的真实情景。
吃食真珠花菜
潮汕人有时还干脆将端午节称为“漏屎(拉稀)节”。在这时节,除了要服食圣甘枳和朴籽粿,还吃食真珠花菜(白花艾),用黄栀和蒲姜石灰制成的“栀粿”,或者用凉粉草做成的草粿等食物。
这个时节,有一种“野菜”,潮汕人叫“叶下红”,每年只有这端午节才最稚嫩,长辈说此菜有清肠胃热的功效。
吃“圣甘枳”
“清明食叶,端午食药”是一句流传广泛的潮汕饮食俗语。汕头当地的民俗是,清明时节要吃食朴子树叶,端午节则要吃食驱虫良药“圣甘枳(使君子)”。
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端午节是驱毒“圣日”,吃了药能立即见效,且效果显着,非这一天吃效果不大。记得小时候在端午节这天家长会用“圣甘枳(使君子)”炒鸡蛋给小孩吃,轻松驱蛔虫。
悬插“五瑞”
潮汕人家,端午相沿要在门楣、门环以至屋檐下,悬挂一束束用“红头绳”系扎着的艾草、菖蒲、榴花、蒜头、龙船花共合为五种称“五瑞”。旧俗传为“合五”以招屈原之魂,其实,古代潮人先贤是针对“恶月”瘟疫猖獗而采取的防疫保健措施,意在驱瘟辟邪。
澄海旧县志就载有:“端午门上插艾,用艾叶和榴花(页)簪在头发上,可辟邪。”
最新更新
点击排行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潮汕文化,隶属于岭南文化,是古中原文化的遗存,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潮汕文化发源并流行于广东省潮汕地区(汕头、潮州、揭阳)还有说法指潮汕地区还包括了汕尾。和梅州市的丰顺县汤南、留隍两镇。 宣传潮汕文化,了解潮汕历史。介绍潮汕地区的潮汕美食,潮汕旅游,潮汕民俗,潮汕小吃,潮汕方言,潮汕话,潮汕工艺,潮汕茶,潮汕歌曲,潮剧,英歌,打造属于潮汕人,胶己人的潮汕文化网。让更多人了解潮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