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网-胶己人网-潮汕人网-胶己人的饮食特色

潮汕美食|揭阳美食之邹堂梨脯

2022-12-12 14:34:30分类: 揭阳美食 阅读:
邹堂青皮梨是驰名国内外的岭南佳果之一,产自于桑浦山东南麓丘陵地带,也就是地都街道南陇、仙埔、枫美、乌美诸村后面山地。这几个村古称邹堂龙,青皮梨也称邹堂梨。邹堂青皮梨邹堂青皮梨由来已久,据《邹堂郑氏族谱》记载及民间口碑材料,相传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进士郑舺,于隆庆初年出任四川按察使时从四川带回苍溪雪梨,其母食后大加赞赏。为孝敬母亲,后移植于邹堂郑氏祖祠后山坡,开始时皆称"郑子梨&q

 

潮汕美食|揭阳美食之邹堂梨脯


邹堂青皮梨是驰名国内外的岭南佳果之一,产自于桑浦山东南麓丘陵地带,也就是地都街道南陇、仙埔、枫美、乌美诸村后面山地。这几个村古称邹堂龙,青皮梨也称邹堂梨。


邹堂青皮梨


邹堂青皮梨由来已久,据《邹堂郑氏族谱》记载及民间口碑材料,相传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进士郑舺,于隆庆初年出任四川按察使时从四川带回苍溪雪梨,其母食后大加赞赏。为孝敬母亲,后移植于邹堂郑氏祖祠后山坡,开始时皆称"郑子梨",后因郑子梨名字不雅,观其色泽青苍改称青皮梨,后代逐渐繁衍而遍布邹堂龙所属山地,至今已四百多年了。


邹堂青皮梨系蔷薇科梨属,沙梨的一种。邹堂青皮梨酷似它的祖先四川苍溪雪梨,又有点苹果型。它皮青蒂软,肉白汁多,酥甜爽口,饮誉中外。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果树栽培》中青皮梨条这样记载:"青皮梨产于揭阳县邹堂乡。果实型圆或近于卵型,成熟后仍为青色,肉质幼嫩,味甜汁多,适宜于加工制罐头。"


邹堂青皮梨春季开花结果,成熟时间在"大暑"至"立秋"阶段,时达盛夏,天气炎热,人们吃之倍感泌脾清胃。果梨一经上市,争相购买,以先尝为快,因而经济价值较高。


药用价值


青皮梨皮薄肉厚,心细汁多,酸甜爽口,含有多种营养化合物、糖分、维生素等物质,是营养比较丰富的水果之一。它的鲜果利尿通便,可治疗口舌生疮,咽喉肿痛。青皮梨还可切成小片晒干成梨脯,入药内服可助消化,清热除烦解渴,润肺生津化痰咳,并能解酒毒,善治热病津伤的烦热口渴和肺热干咳痰等症。青皮梨还可外用,当被开水淋伤或被火灼伤,将青皮梨生果用刀切成小片然后贴于伤患处有止痛收敛作用。


制作方法


用邹堂青皮梨切片晒干制成的梨脯除了保留青皮梨果的食用价值之外,冲水饮用可治风湿、咽喉痛、劳夜浮肺火、燥热。它的制作方法是:在每年"大暑"过"立秋"即至之时邹堂梨已成熟,把梨子摘下来,用水洗后,切成二畔,然后把切破一面向下,有表皮一面向上顺次切成厚2-3毫米的小薄片,把这些小薄片置于清洗干净的晒台上或干净竹器内被太阳照晒,直至可折断,收拾藏于织塑袋三五天后,再放于炊格在炉灶上炊沸(炊格顶上炊烟起后15-20分钟)取出晾干,重新放入竹器中于阳光下照晒至梨干湿度消失,装于水缸中以备食用。


本地精制的邹堂梨脯还是一种民间风俗的馈赠佳品,特别是旅外侨胞们,由于梨脯在东南亚一带享有"唐山土羚羊"美誉,他们每次回乡必带一些到侨居地赠送老乡亲,共同分享家乡的土特产品。


别号由来


相传清代末年,暹罗国某地热病流行,患者体温极高,喉干口渴,烦躁无比。时因医疗条件不好,加之侨居此地华人生活艰辛,经济潦倒,无法求医,病人口多,无法解除病患。恰好有一陈姓客头从潮汕返暹罗时带有一袋邹堂青皮梨干,见其妻子也患病,已求过医服过药,可病情不见好转,陈客头于邹堂友人家吃饭用过梨干,知有解散热毒功效,遂煮了一碗让妻子饮下,过了一二个时辰,妻子感觉内热消退,口内生津。于是连续饮用两三天之后,热病消除。陈客头是个热心人,把梨干分送周围邻居,煮水饮用,治好了一方的百几十名患病者,彼邻有一郎中觉得奇怪,询问陈客头有何神方妙法时,陈客头说是用"潮汕土羚羊"治好的,从此,邹堂青皮梨干便被侨人称之为"潮汕土羚羊"。

本文标签:潮汕文化揭阳美食潮汕美食|揭阳美食之邹堂梨脯

本文地址:http://www.chaozhouwenhua.com/csms/csmsjy/429.html

本站文章来源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标注来源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第一时间尽快处理删除。联系邮箱:1991954022@qq.com

上一篇:潮汕美食|揭阳美食之成顺菊花糕选

下一篇:潮汕美食|揭阳美食之普宁炸豆腐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潮汕文化,隶属于岭南文化,是古中原文化的遗存,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潮汕文化发源并流行于广东省潮汕地区(汕头、潮州、揭阳)还有说法指潮汕地区还包括了汕尾。和梅州市的丰顺县汤南、留隍两镇。 宣传潮汕文化,了解潮汕历史。介绍潮汕地区的潮汕美食,潮汕旅游,潮汕民俗,潮汕小吃,潮汕方言,潮汕话,潮汕工艺,潮汕茶,潮汕歌曲,潮剧,英歌,打造属于潮汕人,胶己人的潮汕文化网。让更多人了解潮汕文化。

返回顶部